本报公益活动鉴宝品种越来越多样
6月的第一个周末,记者一早赶到鉴宝活动地点扬州双博馆一楼西侧厅时,如往常一样,鉴宝台前早已围了一圈前来鉴宝的藏友。
“请问专家,这个笔筒是什么材质的?”来自宝应的藏友打开带来的纸箱,一边拿出一个硕大的笔筒,一边满怀期待地询问道。“你这个不叫笔筒,应该称为笔海。一般直径达到20厘米的就称笔海。”专家首先纠正了藏友的说法,然后,仔细端详起这个笔海,“这个笔海的材质是海绵木的,也就是老红木,是一件好东西。”“那,专家,这个笔海现在的市场价能达到多少?”得知其为海绵木的好东西,藏友问了第二个问题。“建议你不要转卖,好好留着,卖了,想再找就没那么容易了。”专家当下给出建议。
“那您再看看我的这个印章怎么样?”宝应的藏友紧接着又拿出一个印章递给专家,“不错,是寿山石的,值得收藏。”“当年,曾经有人出1万买,我都没卖。”藏友以略带自豪的语气说道。“您看看,我这青花大罐还行吗?”一位藏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器型较大的瓷罐向专家问道。“您这是仿元青花大罐,这大罐如果是真的元青花,那可是千万的价值!”见到这位藏友的神情,记者不禁也颇有些感慨:自从2005年中国元青花“鬼谷下山”由伦敦佳士德拍卖出2.3亿天价后,中国的收藏界便兴起一股元青花热潮,这位藏友显然也是一位元青花的粉丝。但可惜到目前为止,藏市中的元青花赝品、仿品数不胜数,真品却难见芳容。
“专家,请您看一下我的这个古钱。”一位藏友从包里拿出一串用白线绳穿在一起的古钱请专家鉴定。“这枚是北宋大观通宝钱,为宋徽宗御笔亲题,比较珍贵;这一枚是日本的宽永通宝,是一枚压胜钱,用来驱邪降福的;这个是南宋的元?通宝,较普通。”专家拿着这串古钱逐一给这位藏友解析鉴定道。“我从央视《鉴宝》栏目里曾看到过和这种一模一样的古钱,应该价值蛮高的吧?”这位藏友继续探询。“这些古钱中,这枚北宋大观通宝钱的价值还行。”专家答道。接下来,来自江都的藏友将一堆古画搬到了鉴宝台上,当这位藏友将这堆用报纸等物层层包裹的古画打开时,大家不由得为之惋惜,显然,这批古画未能得到较好的保护与收藏,破损颇为严重。经过鉴定,这是一批晚清时期扬州、镇江等地花鸟画家的作品,虽然名头不是很大,但从画面的笔墨、构图、用色等来看,应是他们的精心之作。
“专家,您看这个东西是什么?”一个异常玲珑、直径在3厘米左右、又小又圆的小瓷罐被一位市民递给了专家,“我一直不知道这是作什么用的,说喂鸟的鸟食缸又不对,因为这上面有一道横梁;文房用具就更不对了,请您看看!”“这是一个唐代酱色釉的玩具提梁瓷罐,是古代孩子的玩具。”专家的话让这位市民萦绕于怀的问题得到了解答。这也是今年鉴宝活动以来,首次出现的古代孩子的玩具藏品。仔细端详这个小玩具,记者仿佛看到,在这个属于唐代某个早夭儿童的玩具里蕴含的欢乐与悲伤。事实上,又有哪一件经历过岁月洗礼而得以流传至今的老物件不是曾经一段历史的记录与见证呢?!只是,在当下,国内外这浩浩荡荡的收藏大军中,又有几人与自己手中的藏品静静对过话、用心交流并聆听过它们的诉说?在形形色色的鉴宝活动中,除了关注藏品的经济价值外,又有几人真正探求过藏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