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QQ:1989836242  |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机械设备 » 正文

相比印度 印尼崛起中国或更受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2-17  作者:中国中国POS机网  浏览次数:251
核心提示:富宝资讯2月16日:  受益于丰富的资源,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强劲的国内消费,一直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印尼在过去几年里经济

富宝资讯2月16日:
  受益于丰富的资源,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强劲的国内消费,一直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印尼在过去几年里经济快速增长。印尼将取代印度晋升为“金砖国家”的讨论正是其成功的见证。鉴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1月份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再度下调印度2013年增长预测,而对印尼的预测却依旧强劲,此种讨论或许将再度出现。

  就协同效应而言,中国也许会发现与印尼比印度具有更多本质上就存在的协同效应。特别是以下几个关键领域内的协同效应:

  ·结构性协同效应,由于不同比较优势和经济规模,经济互补性大于竞争性。

  ·投资协同效应,由于印尼寻求基础设施,采矿,能源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FDI),而中国寻求国际投资机会。

  ·贸易协同效应,快速增长,但仍保持贸易平衡,主要集中于关键出口及自然资源,原材料和机械的货物进口。

  ·政治协同,具备战略合作的动机而障碍相对较少。印尼有可能成为中国在东盟(ASEAN)地区的关键盟友。

  中国一定会从多个方面更多地从印尼(而非印度)的崛起中获益,鉴于经济、社会政治和历史因素,两国建立深厚、互惠互利双边关系的障碍屈指可数。这并不代表中印关系并不重要,事实上由于中印两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大国,建立伙伴关系仍然至关重要。

  然而另一方面印尼的崛起为中国提供了与该地区另一个新兴大国建立深厚双边关系的机会,而这种伙伴关系不会被激烈竞争的阴影所笼罩,两国之间的协同效应和战略预示着未来数年深化合作和合作伙伴关系将使两国从中受益。

  2013年1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新了2013年世界经济展望,其中预计印度经济今年将增长5.9%,低于此前2012年10月公布的增长6%的预期。就2012年印度GDP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其从之前同比增长5.4%的预测下调至同比增长4.5%。增长预测的下调反映出对印度在全球经济艰难时刻缺乏弹性及其拖沓的官僚作风导致经济改革效率低下的担忧。

  然而印尼吸引了投资者的极大兴趣。近些年印尼的表现非常突出。似乎其未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和2011年反而实现更快增长,分别达到6.8%和6.5%,而2007年危机前的增长水平为5.8%。另外市场广泛认为,这个南亚国家能够实现其2012年同比6.3%的增长目标,超过同年印度的增长预测和东盟五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平均值。这些促使印尼取代金砖四国集团中的印度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过去几年间在其他国家因债务危机导致评级遭到下调之际,各大信贷评级机构连续上调印尼的主权债务评级。目前穆迪给予印尼长期外债的评级为投资级Baa3,而标普给出的评级为BB+,仅比投资级低一档。他们认为印尼经济表现优异主要受几个方面的因素带动,主要是可持续的财政状况及相对顺利推进的经济改革。

  吸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印尼紧缩政策强化了银行体系的监管,实施旨在进行财政巩固的财政分权计划。截至2011年,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已逐渐从1999年95.9%的峰值下降至24.5%,使印尼成为东盟五国中这一比重最低的国家。特别的是,印尼在2009年债务危机期间的表现也相当好。另外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在过去十年仍远低于3%的上限水平,预计未来数年其将保持稳定。

  深入分析印尼的增长模式可以发现消费和投资对该国的GDP增长做出最大贡献,而不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模型中普遍看到的净出口。消费和投资对2011年增长6.5%的贡献分别为2.6%和2.0%,而净出口的贡献为1.6%。

  投资驱动型经济

  作为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印尼在投资方面表现出色。根据印尼投资协调委员会的数据,2012年总投资额同比上涨24.6%达到313.2万亿卢比(325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同比增加26.1%至221万亿卢比(229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70.6%,国内投资同比上升21.3%至92.2万亿卢比(96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29.4%。对内FDI的规模自2000年起就开始增长。金融危机之后的廉价劳动力与疲软的卢比压缩了生产成本并吸引大量外资流入。另一方面,印尼也希望从国外引入发达的科技。由此,采矿业、运输与化工是FDI资金流入最多的行业。于此同时国内投资在过去的十年间也迅速发展。稳健的国内投资为FDI的突然下滑提供了缓冲,防止国内经济由于过度依赖外资而受到剧烈冲击。不同于国外投资者,国内投资者更加对一些基础行业感兴趣,包括食品加工业、非金属采矿业与农业,因为这些行业需要的高科技较少。另外由于国家安全原因,一些行业例如电讯行业也只允许国内投资者运营。

  国内需求强劲

  印尼国内个人消费约占GDP的60%,在过去两年全球经济困顿期间,该数据依然强劲。到2012年第三季度个人贷款额占GDP的比重显著上升至188.7%,是2009年第四季度时的两倍。此种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个人购买力提升,人均国民总收入在过去十年平均同比涨幅超过16%,而东盟五国同比涨幅为9.2%。因此,尽管外部需求急剧下降,但印尼可能仍具有弹性;而其他新兴市场(大多数为出口驱动型经济)则相应失去增长活力。

  丰富的大宗商品

  与擅长高科技服务业的印度不同,印尼大宗商品和自然资源丰富,包括原油、锡、天然气、镍和木材,这些商品占据印尼出口的绝大部分。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石油和天然气及煤炭占总出口价值的30%以上。由于未来数年全球经济回暖,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需求回升,这一比重可能还会上升。在所有贸易伙伴国中,中国在2012年成为印尼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国。

  协同效应与战略:为何中国会从印尼(而非印度)崛起中获益更多

  中国和印尼彼此之间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印尼已成为中国在东盟集团内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与印度的情况不同,在苏哈托执政时期双方关系中断数十年之后,中国和印尼自上世纪90年代恢复邦交以来,两国的外交关系平稳发展。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印尼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是否会从印尼(取代金砖五国中的印度)的崛起中获益?

  印尼和印度于中国:战友与竞争对手?

  中国和印尼的经济在资源和行业方面似乎具有非常大的互补性。两国的主要经济特点概述表明,两国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

  此外中国和印尼的经济结构本身并未导致在同一领域出现激烈竞争的情况,而中国和印度由于人口结构和竞争优势类似,日益成为彼此的竞争对手。由于规模效应,印尼将难以与具有大规模制造业的类似国家展开竞争,而从战略角度选择重点关注自然资源、小规模制造业或服务业等领域。因为两国不太可能直接展开激烈竞争,所以两国经济有望更具互补性,而非成为潜在的竞争对手。

  中国和印尼已建立起非常深厚的联系。广为引用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期间,华裔人口约占印尼总人口的3.7%,掌握印尼经济总量的70%左右;该数据源自1995年的一项研究,该研究显示,上市公司总市值的73%和前300家大型企业集团68%掌握在华裔印尼人手中。虽然实际情况将会表明,上述数据也许有夸大事实的嫌疑,但华裔印尼人已经在印尼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也许会增进两国间的联系。

  投资协同效应:印尼和中国相互投资的潜力日益提升

  中国对印尼投资在过去几年快速增长,原因是印尼政府实施多项政策改革措施,涵盖税收、海关、投资框架和金融业,旨在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印尼政府确定多个经济特区(如巴淡岛),为海外企业提供优惠税率,对印尼投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将享受为期10年的免税待遇。然而目前印尼和印度对中国的投资微乎其微,每年约为4500万美元;目前来说中国充裕的现金状况使投资明显流向东盟国家。

  就对外直接投资而言,2012年中国对印尼的投资升至5.922亿美元,远高于2011年的2.013亿美元。与十年前或可忽略不计的水平相比,增长非常明显。

  印尼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制造业和能源三大领域。

  ·基础设施。印尼最初曾遭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之后苏哈托下台导致的政治动荡的重创。危机环境形成了艰难的投资氛围,导致印尼出现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分析师认为印尼负担过重的基础设施是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主要限制之一。与中国类似,由于未来几年内印尼将侧重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对印尼投资增长潜力巨大,以此帮助印尼为其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尽管印尼将主要依靠自身完成基础设施发展,但中国仍有重大机遇协助印尼进行融资,特别随着中国的资本账户逐渐自由化,投资者希望实现其投资组合的多元化。

  ·制造业。未来可能吸引更多投资的行业也许是制造业。虽然中国以往都是投资于印尼的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行业,但印尼政府积极促进制造业投资,制造业一定会成为主要受益行业之一,原因是未来几年中国将逐渐转变其对低成本制造业的侧重。

  ·能源。能源行业是重点关注的另一个主要行业。中国对印尼投资一直侧重发电厂,特别是近几年更是如此。过去几年的大宗交易包括多家中国企业赢得多项印尼发电厂建设合同;比如,中国的东方电气(600875,股吧)近期完成印尼龙湾(Longwan)发电厂的三个315兆瓦发电机组,价值8.08亿美元;经过长期合作,2007年该公司(与上海电气(601727,股吧))赢得建设价值约20亿美元发电厂的合同。

  另一方面对印度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部分原因在于印度目前的状况,其官僚风气浓厚、腐败情况严重,加之基础设施缺乏以及总体上限制性的壁垒,这些对外国直接投资环境不利。虽然印度的情况正逐渐好转,开放更多行业,进一步推进改革,但过去几年,中国对印度的对外直接投资明显落后于对印尼的投资;2011年对印度的对外直接投资仅为1.801亿美元,不及对印尼的对外直接投资的三分之一。

  贸易协同效应:中国印尼双边贸易均衡发展且迅速扩大

  过去十年,中国与印尼的贸易增长迅猛。自2002年以来,双边贸易总值增长八倍多,2012年达到662亿美元。两国已确定到2015年将双边贸易扩大到800亿美元的目标,这似乎是较为合理和可行的目标。中国是印尼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亦是印尼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国。

  贸易收支大致均衡,2012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仅为23.6亿美元。强调两国贸易收支大致均衡的特点非常重要,原因是一方出现贸易逆差时,通常另一方就面临一定的反冲风险,特别是在经济增长停滞时,我们可以从中美之间的情况中略见一斑,在此种情况下,中国越来越多地成为替罪羊。

  印尼日益壮大的国内市场和持续的建设已为中国出口商打开了多个产品市场;如下图所示,出口较为多样化,机械和电气设备贡献最大,占出口的三分之一。2012年尽管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贸易下滑,但对印尼的出口同比强劲增长17.4%,明显好于总体出口同比增长7.9%的水平。

  而中国从印尼进口的绝大部分商品是其销售的矿产品(如石油,占中国从印尼进口的55%),以及其他原材料和已加工原材料及各种农产品、加工材料(如塑料和橡胶,分别占进口的14%和13%)。未来几年中国的能源和资源需求依然很大,确保与资源出口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对中国的持续发展将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印尼同印度相比而言与中国的互补性也许会更强。

  就中国和印度的贸易而言,中国和印度的贸易结构差异巨大。首先中国与印度有巨大的贸易顺差;2012年贸易顺差达到289亿美元,其中出口为478亿美元,进口仅为188亿美元。透过对中国从印度进口明细的分析,经常账户失衡显然是结构性的。中国对印度具有生产优势的部分主要产品的需求相对不足,即机械和电气设备。而中国大部分进口商品为矿产品、基础金属、化学品和原料,这些全都是印度未来推动经济发展也会需要的投入品。这一结构性问题意味着,当前巨大的贸易逆差不太可能以内生性方式明显收窄,也许更是未来几年中国和印度双方之间关系紧张及竞争的源头。

  其他合作领域

  中国和印尼之间有更多机会进一步强化双边合作。未来数年有望增进合作的几个潜在领域如下所示。

  ·两国旅游业快速发展。随着两国人民日益富足,旅游业会成为两国不断发展壮大的行业。2011年中国前往印尼的游客人数升至57.4万人,占到访印尼游客总人数的7.5%,而2001年仅占游客总人数的0.6%。印尼与泰国常常被视为东盟国家中的首选旅游目的地国,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以及天然度假胜地。中国历史悠久,景点众多,是全世界首选旅游目的地国之一,2011年吸引60.87万人次印尼游客。有意思的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游客接待量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社会政治原因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国前往印度的游客数量每年仅约为5万人,不及前者的十分之一。

  ·研究。中国和印尼目前正在进行杂交稻研究的合作研究计划。此项计划于2010年12月启动,预计持续到2013年年底。由于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联合研究协议有可能会继续。

  ·海运事务和航天工业。中国和印尼于2012年12月举行首次海事合作委员会会议,建立中国和印尼海事合作基金,但未披露金额。

  政治协同效应:印尼也许更多的是天然的战略合作伙伴和区域同盟

  由于21世纪将是亚洲崛起的世纪,亚洲各主要大国应加强合作,建立同一阵线,代表整个亚洲新兴国家。为此,中国将需要与东盟国家(包括印尼及印度)合作,以增强亚洲新兴国家在主要国际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的政治话语权。

  要考虑的一个方面是,就政治联盟而言,在全球事务方面印尼似乎比印度更适合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恢复邦交之后的近些年里,中国和印尼总体上保持平稳、和谐的政治关系。两国常将彼此视为在该地区非常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将印尼看成是东盟集团的经济大国之一,随着东盟成员国的进一步发展,预计未来数年其经济重要性和政治区域性地位将迅速提升。近几年印尼担当了东盟集团的领导角色,作为东盟最大成员国的自然职责,使其成为任何力求改善与东南亚各国关系的国家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与印度相比,与印尼在建立关系方面的合作简单得多。虽然存在就中国南海纳土纳群岛附近海上边界的讨论,但两国之间并不存在就这一地区相关岛屿的任何领土争议,相关讨论具有建设性,而非对抗。2012年7月,两国在雅加达召开首次中印国防行业合作会议,期间双方一致同意合作生产C-705反舰导弹,并于去年进行联合军演,体现出关系改善。

  相反,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历来存在一定争议。数个因素影响中国和印度的双边关系:

  ·边界争端的历史可能造成不信任。由于领土接壤,两国间一直存在边界争议,导致上世纪60年代的中印战争,此后还发生过数次小冲突。即使到现在,两国边境仍有军事部署;

  ·中国与巴基斯坦关系密切,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关系争议性甚至更大,这也是导致中印两国互不信任的一个因素;

  ·美国努力强化与印度的关系,也将成为中印双边关系的潜在障碍,特别是在中国将其视为一种遏制政策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资源竞争,由于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且经济快速增长的两个国家,未来两国对稀有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的竞争日趋激烈;

  ·即将出现经济和政治竞争的前景,由于两国在国际影响力和经济增长方面展开竞争,这可能也会成为限制两国关系的又一个原因。

  也就是说,中印关系在近几年也有所改善。李克强在去年访印期间表示,中印关系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对美国领导人的类似言论做出回应。中国在2011年表示出其希望印度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意愿,一改前些年的立场。除其他持续的双边和多变谈判之外,金砖五国峰会也增进两国之间的沟通。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很多潜在的紧张问题。

  虽然中印双边关系实际上可能最终会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但与印尼相比,与印度保持良好关系的挑战更大,特别是就未来两国之间可能存在的竞争而言。为此,相对于印度而言,印尼的崛起也许为中国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与该地区这一经济大国建立密切的联系。

  结论

  东盟地区在中国经济和政治成功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增强。印尼迅速崛起(由财政状况增强、国内需求不断增长以及丰富资源主导)引发了对印尼是否会替代金砖五国中的印度成为快速成长的发展中国家的质疑。就协同效应而言,中国也许会发现印尼比印度具有更多的自然协同效应。中国和印尼经济互补,在可预见的将来,两国不太可能直接展开激烈竞争。目前遭受基础设施不足困扰的印尼正力求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以支持其发展基础设施、制造业和能源行业。而中国方面的资金依然充裕,正在寻求国际投资机会,各种计划(如鼓励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走出去“政策)即是明证。中国和印尼在贸易方面也具有巨大的协同效应潜力;中国对自然资源和其他材料投入品的需求很高,而这些是印尼的主要出口产品,印尼进口最多的是中国最具优势的出口类别,即机械和电子产品。两国还具备政治协同效应的理想条件;印尼是东盟集团领导国家之一,是中国在亚洲主要发展地区的同盟,而中国超级大国的地位不断提升,也为印尼提供与该地区最具活力的国家建立联盟的机会。

  中国一定会从多个方面更多地从印尼(而非印度)崛起中获益,鉴于经济、社会政治和历史因素,两国建立深厚、互惠互利双边关系的障碍少之又少。这不是说与印度的关系不重要,实际上是极为重要;近几年中国和印度的关系明显改善,两国政治领导人已将中印关系视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但是,印尼崛起为中国提供与该地区另一个新兴大国建立深厚双边关系的机会,两国之间的协同效应和战略表明,未来数年深化合作和合作伙伴关系将使两国从中受益。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